利国利民:我国《出口管制法》正在实施
来源: 作者:www.ephjc.com 发布时间:2020-12-04 08:55 浏览量:20
利国利民:我国《出口管制法》正在实施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过去半个世纪以来一直是全球贸易秩序的主导者,除了国际进出规则的设计权,还可以利用诸如出口管理条例(EAR)、商业控制清单(CCL)成为贸易保护、市场开放等影响全球化进退的控制器。
美国出口管制法律体系
近来,美国商务部进一步增加“实体清单”、“黑名单”上中国企业的名单。11月23日,特朗普政府草拟了一份所谓“与军方有关”的中企清单共89家,涉及航空航天及其他领域,这些企业包括中国商飞、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及其10个相关实体。
根据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披露的数据,截至今年5月23日,美国“实体清单”中共有1353家企业和单位,涉及7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和俄罗斯是清单中主体数量最多的国家,算上中企在海外的子公司,全部纳入实体清单的主体高达362家,成为被美国纳入“实体清单”主体最多的国家。
我国《出口管制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起草、颁布,并于今年12月1日正式实施。
《出口管制法》
从2016年正式把《出口管制法》列入立法意愿算起,到今年10月正式颁布,前后历时三年多的时间,在未来,我国的出口管制格局将由《出口管制法》重塑和统领,《出口管制法》将与《不可靠实体清单规定》一起,在新一轮全球进出口大势的全局层面为国家安全保驾护航。
《出口管制法》对出口管制物项进行全覆盖,包括军民两用物项、军品、核,除此之外,还将其他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相关的“货物、技术、服务等”纳入管制物项。
《出口管制法》规定,中国对管制物项的出口实行许可制度,出口商必须申请许可证才能出口管制清单中所列或受临时管制的任何物项。
另外还规定:
“任何国家或者地区滥用出口管制措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该国家或者地区对等采取措施。”
简单来说,对可能损害我国国家安全的任何物品、技术将受到管制,比如稀土;任何滥用出口管制措施的国家将被采取对等措施,比如美国;这部法律使限制出口,实施对等限制措施有了法律依据。
影响几何?
在中美科技对抗的背景下,《出口管制法》正式实施,英国广播公司(BBC)在报道中这样写到,中国对出口进行管制被广泛认为是对美国类似行动的回应,并借此对美国“以牙还牙”;美国《华尔街日报》则认为,新法将允许中国实施出口管制保护国家安全,这为中美贸易和技术战中增添“一件灵活的武器”。
另外,各大知名的欧美主流媒体纷纷把稀土作为重点报道目标,因为稀土金属和电路板是美国科技公司需要从中国大量采购的原材料。
《出口管制法》对稀土出口有多大的影响呢?这么说吧,在新法未颁布前的20余年里,以美国为首西方国家屡屡以国际条规掣肘我国矿产出口管制,我国在WTO体系下应诉的一系列“稀土案”败多胜少,特别是2014年“稀土案”败诉,被迫大批量增加稀土出口,使得限制出口、捍卫自身利益的需求无法落到实处。
去年,很多人都在喊限制稀土出口,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在现行WTO体系下没有法律依据,出手则牵一发而动全身。但现在不一样了,中国对管制物项的出口实行许可制度,出口商必须申请许可证才能出口管制清单中所列或受临时管制的任何物项。
另外,2000年我国出台《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国务院18号文件),最大限度地对半导体产业进行扶持,之后才有了2000-2005年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发展,但美国的警觉性使其上诉到WTO,理由是18号文件中“进口芯片征收7%的关税,而让在国内从事芯片的厂商享受14%的退税优惠”。
双方在抗辩过程中,我国一再强调美方混淆了“税负”和“税率”的概念,但美国和WTO官员施压甚猛,最终以中美双方表面和解,实质中国败诉的方式结束,导致自2006年4月1日起,停止18号文件中有关增值税退税条款。
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作为升级版18号文件落地;9月19日《不可靠实体清单规定》出台;10月17日《出口管制法》颁布,12月1日正式实施,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为国家利益的维护,为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规则保障。
利国利民:我国《出口管制法》正在实施